大家都知道,在中国古代历史中,“人殉”一直是一种令人痛心的陋俗。虽然从明英宗时期开始,人殉制度被正式废除,但到了清朝初期,这一不人道的做法却被满清皇帝们重新启用。通常,殉葬者多为皇帝身边的妃嫔,或者是照料皇帝的宫女太监。然而,有些皇帝甚至会指定自己的心腹大臣为其殉葬。康熙皇帝临终时,就特意点名让一位男子随葬。那么,这位男子最后真的去世了吗?听我慢慢给你道来。
这位命运多舛的男子便是隆科多。隆科多出身于满洲镶黄旗,家族背景显赫——他的姐姐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,父亲则是一等公通国维。凭借这层密切的亲属关系,隆科多在康熙二十七年被授予一等侍卫的官职,随后很快升任銮仪使,同时兼任正蓝旗蒙古副都统。康熙对隆科多十分信任,尽管后来因他手下的过失,他的副都统和銮仪使职务被撤销,但康熙依旧允许他保留一等侍卫的身份。
展开剩余68%康熙五十年,隆科多迎来了新的重任——步军统领。这个职位极为重要,因为他掌握着京城的警卫武装力量。康熙深知此职关乎京城安危,绝不会轻易交给不够忠诚可靠之人。隆科多上任后,康熙特别嘱咐他务必严于律己,谨言慎行。作为步军统领,他被禁止结党营私,与家人也需保持适当距离,确保公正无私。
随后,隆科多升任理藩院尚书,但仍兼任步军统领。康熙委派他监视被废黜的太子胤礽及大阿哥胤禔的动向,随时向皇帝报告二人的一举一动。同时,他还需密切关注朝中王公大臣的态势,定期向康熙上奏。这使得隆科多在朝野间犹如康熙的眼线,行使着类似明朝锦衣卫和东厂特务的职责。
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,皇帝临终之际,竟然下旨要求隆科多为其殉葬。这一诏令令隆科多惊恐万分,毕竟活着为皇帝效劳尚且辛苦,如今竟要他死守一旁,无法获得安宁。然而,他没有胆量违抗圣旨,只能求助于四皇子胤禛。胤禛为隆科多辩护说了许多好话,最终康熙改了主意,撤销了殉葬的命令,改任隆科多为顾命大臣,委以辅佐未来皇帝的重任。
此事之后,隆科多对四皇子胤禛感激涕零,誓死效忠。在隆科多的坚定支持下,胤禛顺利继承皇位,成为历史上的雍正帝。至于康熙是否真心想让隆科多殉葬,历史上没有定论,但很可能这不过是帝王深藏不露的权谋手段。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曾将李勣贬官,待李治继位后再召回中央,目的在于激起老臣对新皇的感恩之情。康熙也许与儿子心照不宣,只是在“唱双簧”蒙蔽隆科多。
胤禛登基后,确实对隆科多倍加信任与尊敬。不仅在朝堂上称他为“舅舅”,还将朝中最重要的人事权力交付于他。然而,隆科多却未能善用这份信任,先是骄傲自满,后又结党营私,背弃了雍正的厚望。雍正最终下令将其逮捕,查抄家产。为了给隆科多留些颜面,雍正并未处以极刑,而是将他永远囚禁。
隆科多最终含冤而死于狱中。此时,雍正似乎才恍然大悟,父皇为何当年想要他殉葬:权力有时会让人迷失自我,无法自控欲望。康熙的这番安排,或许也是对隆科多未来的预警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名鼎配资-股票按天配资-炒股平台配资-可靠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