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生活打卡季
当有人劝你走向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时,请记住,一定要让那个人也陪你一起走!
楚怀王,是楚国历史上最为悲惨的君主之一。根据当时的名臣范增的说法,“秦国吞并六国,而楚国却是最无辜的。自从怀王进秦不归后,楚人对他充满了深切的同情,甚至至今依然怜悯他。因此,尽管楚国仅剩三户,秦国最终的灭亡,必定会由楚国开始。”后来的历史证明,项梁起义时,正是以楚怀王的名义发动的,这才激起了楚地百姓的响应,大家团结一心,抵抗秦国的侵略。
那么,楚怀王为何会深得楚国人民的同情呢?原因在于他本人的遭遇,实在是太过冤屈与悲惨。
展开剩余75%在战国末期,楚国屡战屡败,特别是在秦楚的对抗中,楚国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。为了改变这一困境,楚怀王决定与东方的强国齐国结盟,共同对抗秦国。然而,刚刚即位的秦昭襄王得知了这一消息后,立刻感到了威胁,他主动邀请楚怀王到武关进行会盟,企图阻止楚齐联盟的形成,并通过谈判维护两国之间的和平关系。
面对这一邀请,楚怀王犹豫了很久,不知道该不该赴约。大臣屈原深知这是秦国的一场阴谋,认为此行必定对楚怀王不利,强烈劝谏他不要赴会。然而,楚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站出来支持赴会,他认为秦国实力强大,常年压制楚国,秦王此时主动求和,对楚国有着百利而无一害。他恳求父王按约前往。
最后,楚怀王听从了儿子的建议,决定前往武关会见秦昭襄王。然而,正如屈原所预料的那样,楚怀王一到武关,便遭到了秦国精心布置的埋伏,回程的路被彻底切断,他成了“瓮中之鳖”。会盟时,秦昭襄王毫不掩饰自己的狰狞面目,直接威胁楚怀王,如果不割让黔中的土地,楚国将面临更大的灾难。
面对威胁,楚怀王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软弱,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秦王的要求。然而,秦王见威逼无法奏效,便下令将楚怀王押解到咸阳软禁,并以他为质要求楚国以土地交换怀王的自由。
此时,公子子兰代表楚国的其他大臣表示坚决不同意用土地赎回怀王,他们甚至宣布立太子为新的君主,楚怀王因此被视为“弃子”。然而,令人愤慨的是,公子子兰自己并没有为父亲的遭遇感到愧疚,反而凭借错误的决策,不仅让父王受困秦国,更凭此顺利当上了楚国的令尹。
尽管怀王在囚禁中心生绝望,多次策划逃脱,但都未能成功。失去了君主身份的楚怀王,始终忍受着屈辱,直到最后悲愤而死。想象他在临终时,心中或许充满了对自己儿子的怨恨和悔恼——究竟他有没有后悔生下了这个“坑爹”的儿子呢?
不久之后,秦昭襄王又试图用同样的手段对付赵国,邀请赵王到渑池会盟。赵王同样犹豫不决,而大臣蔺相如认为赵国不能向秦国低头,极力劝说赵王前去。赵王不满地想:“你自己坐在家里说风凉话,让我去冒险,岂能如此轻松?”于是,他决定让蔺相如陪同自己前往。
这下子,蔺相如也必须亲自赴会,而他自然不会只是出席一场简单的会谈。他为此次会盟做好了充分准备,安排了精兵护卫,并在边境部署了大军接应,确保万无一失。在会谈现场,蔺相如全力维护赵王的尊严,与秦国君臣周旋,最终不仅保证了会盟的顺利进行,还让赵国赢得了秦国的尊重。
同样是面对险境,为什么赵王最终能够凯旋归来,而楚怀王却遭遇如此惨痛的结局?这其中的关键,便在于“带不带”这个问题。赵王带上了蔺相如,而楚怀王却没有带上足够可信的顾问。带上有决策的人,意味着将风险分担,大家共同承担责任。若是没有带上,那些提建议的人就能轻松地避免一切风险,自己无事可做,甚至因此从中获益。
可以想象,如果楚怀王在临终之前能够明白这一道理,他或许能免去不少的悲剧。而公子子兰,是否会在梦中醒来后,感到一丝羞愧与悔恼呢?
总之,历史是最好的老师,今天的选择,可能就是明日的后悔。当有人劝你去冒险时,一定要确保他也是一个愿意与自己共同承担风险的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名鼎配资-股票按天配资-炒股平台配资-可靠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